心得

實際使用心得| iRobot Roomba i7+ & Braava jet m6 掃拖完美組合

雖然在處理高雄窩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上,到後期存款已經呈現幾乎透支的情形,但是掃地機器人還是鐵了心要買的一個項目,畢竟有大坪數的室內空間要維護,我相信有機器人會來的輕鬆許多。

此篇心得文大致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段落,想挑重點看也可直接跳至該段落:


為何選擇iRobot?

在掃地機器人品牌的選擇上,比較大且知名的品牌大概就是小米、石頭、ECOVAS和iRobot等,其實這一塊還有非常非常多小品牌的存在,而且幾乎都是對岸的。

如果在智慧家庭系統這一塊稍微有研究過的話,對岸做的東西真的想法又創新又多樣(但是否真的能用就是另一回事了),相比起來我們就幾乎沒有人在琢磨的感覺,或著一切都還在起步。

哇~自動倒垃圾耶!

過去能不選擇對岸的品牌就不選擇,但掃地機器人這一塊一攤開幾乎八九成都是對岸的,正當我想著就要這麼失守一次時,看到iRobot掃地機的「自動集塵座」設計,這個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大感興趣。

掃地機器人每次回來時,能夠自動的把垃圾集中到袋子中,到時候袋子滿了就直接丟掉,不需要時常的去清理集塵盒,這樣才是所謂的「自動」不是嗎?這樣才有機器人的意義不是嗎?所以,這個設計是我選上了iRobot這個品牌的關鍵因素之一。

既然不想要對岸的品牌,那為何在一開始並沒有就挑上來自美國的iRobot呢?原因是他的價格大概都是別人的兩倍以上,而且iRobot堅持不做掃地跟拖地合一的機器人。這代表如果你想要掃地拖地功能都有的話,那價格可能就是3.5倍或以上了,我想這不是個一般人容易接受的價位。

我認為「魔鬼藏在細節裡」

後來想的是,其實現在掃地機器人的功能都大同小異,但真正的重點不是那些白紙黑字可以寫得出來的規格或特色,對我來說就是個很簡單的判斷點:

當機器到你家工作之後,是否你就可以真的不必再拿起任何工具來維持家裡的整潔了呢?(包括幫機器人補掃也不需要喔)

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是,機器人是否可以自己堅強的活著,幾乎都可以自己排除遇到的問題,例如找路、充電或脫困等等等,不用有事沒事就要你出手相救。

所以,又再次用白花花的鈔票賭了一把,雖然高價位跟好品質不是成覺對的正比關係,但無論如何就是希望iRobot這個品牌的機器人能提供高品質的運作,滿足上述的條件。

在我的想法裡,寧願痛一些換得一個有品質的東西,一個真正能運作有效果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半殘不廢的,尤其是機器人這種魔鬼藏在細節裡的產品。

再換個方式來說,掃地機器人就只是把吸塵器裝上一台會跑的車子而已嗎?有沒有想過吸塵的氣流系統若設計的不好,可能會變成一台裝著電風扇的車子在你家到處跑,把灰塵吹的整間屋子都是。還有看起來很簡單結構的一個側邊刷,有沒有想過若設計的不好,會變成一台到處在你家打彈珠的車子呢?這就是我所謂的「魔鬼藏在細節裡」的意思,而這才是機器人最難以設計的地方,當然相對的也是最好凸顯價值的地方,但必須用過才能知道。

但其實說到底,會選擇iRobot有個很關鍵的因素還是前面說的「自動集塵座」的設計很吸引我,哈哈。


掃地機器人:iRobot Roomba i7+ 使用心得

Roomba i7 和 自動集塵座 (多個+代表配上自動集塵座)
Roomba i7本體

前面說過了「自動集塵座」是我深感興趣也是我會選上iRobot的關鍵因素,所以在挑要哪個掃地機器人時,肯定就是要選有搭配自動集塵座的。

文章開頭也說過,這時的我處於存款幾乎要見底的狀況,所以選擇上就變得很簡單,就是配有自動集塵座最便宜的那一台,就是iRobot Roomba i7+。

其實有自動集塵座的包括i7+也只有兩台,另一台就是現在的旗艦機s9+,這一台價位快要六萬,整個超過我掃地機+拖地機的加總預算了,這怎麼樣也下不了手啊。

優:清掃成果好

就這麼說好了,讓i7+清理過的地方,就跟手動用吸塵器吸過,或用掃把很認真掃過是一樣乾淨的。再換個方式形容,此時你可以用眼睛很認真的檢查,或甚至用衛生紙去擦地板,我相信衛生紙一樣還是白的。

只不過如果用手去擦幾下地板,可能還是沒有感覺到那麼的光滑、光亮,或還是有很細小細小的粉塵,光腳在上走路還無法「腳底板有聲」,這個就是拖地機器人的工作了。

優:運作音量小

這是我的第一台掃地機器人,所以其實我是無從比較起的。只是第一次運作時讓我的直覺反應是怎麼這麼小聲,心想這樣是能不能清的乾淨啊?所以才會這麼寫。

i7+運作時的音量,大概是一般吸塵器的50%~60%吧,如果是跟Dyson手持式那種吸塵器相比的話,我覺得就只有40%~50%左右了吧。i7+在工作時,要一邊看電視我想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甚至講電話我覺得都行。

我在iPhone上下載了分貝計這個APP,這個測量不一定標準所以我用相對值。我將手機直接放在運作的機器人身上大約是76分貝,而若將手機放至電視喇叭旁,音量開至平常看電視舒服的設定,平均也是76分貝上下,甚至會在高一些些。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運作時的音量是滿小的,所以i7+跟你在同一個空間工作,你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舒服,只不過他可能會撞到你就是了。

優:不會卡毛髮

從i7+第一天到我們家上班至今約兩個月左右了,我除了偶爾在替拖地機器人裝水或換布時,瞄到在旁的i7+怎麼身上都是灰塵,看不下去才順手拿抹布順手幫他擦一擦正面,至於肚子那一面我都沒有清過任何一次,我甚至連那兩隻滾輪刷要怎麼拔下來都還不知道。

不過也不是我懶得去清理,是根本沒有卡任何東西啊!包括主要的兩隻滾輪刷、一隻側邊刷,還有三個輪子都一樣非常的乾淨。

或許你可能會說會不會是我們家太乾淨?嗯,我們是沒有養寵物沒錯,所以不會有毛小孩那麼大量的毛,但是不算短髮的小姿在每次吹完頭髮總可以製造一堆可觀的頭髮在地上,而盡責的i7+也是都吃得乾乾淨淨不留任何一根毛。

能夠清掃如此乾淨,但機身又能做到不會卡毛髮,我覺得這真的是太棒的設計了!

或許唯一的缺點就是耗材的價格偏高,這樣的一組滾輪刷在台灣的官網商場開價是1080元,官方是寫每半年到一年更換一次,我想依我們家的情形,應該可以使用到一年以上吧,希望。

優:做到了一條龍服務

這點前面或許多少有提過了,只不過因為認為是個特別重點,所以又再單獨列了一點來聊聊。

前面說過i7+來我們家工作已有兩個多月,其中我都沒有特別的去照顧他,除了沒有去清理機身之外(順手擦灰塵不算的話),連機身上的集塵盒我都沒有清理過任何一次,我唯一做的就是使喚他出勤。

這是i7+機身上兩個月都未清理的集塵盒,今天為了拍照才拆下來打開。
不要懷疑,他就是這樣空蕩蕩的沒錯,因為會自動到垃圾呀!

這真的是做到了一條龍服務,特別是自動清理集塵盒這件事,到時候集塵袋滿了我也只要抽出來直接往垃圾桶丟,不就該是如此嗎?

其他的部分,i7+至今在運作上沒有讓我出手救援過任何一次,不會迷路、沒電了回自動回來充飽再接點續掃(而且充到足夠掃完剩下未完成空間就出發,不會呆呆的要衝到100%才走),也沒有被很任何東西困住過,或是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

缺:無法非常貼邊清掃

我有觀察過i7+掃地大致上的邏輯,他會把空間的中間區域用S字型跑完,最後再沿著所有的邊邊(牆的邊邊、傢俱的邊邊等)掃過一次。

不過沿邊清掃時,機身距離邊上大概會保持1公分左右的距離,如此的狀況側刷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把處在最最邊邊的毛髮或灰塵掃出來。

再來就是i7+在牆角轉彎時並沒有將自己開的很進去,再加上自己本身是圓形的關係,就會導致牆角處的髒污可能被遺漏掉沒被清理到。

在其他區域都表現極佳的i7+,邊邊角角容易遺漏就顯得相當遺憾。不過這個缺點可以由拖地機m6完全補足,因為m6在貼邊的表現上非常好,完全補足i7+的弱點。

其實看得出來i7+在沿邊清掃時有想盡辦法靠近邊緣了,表現也不能說是太差,實際狀況會真的有遺落垃圾的比例也是算少數,只是對比m6的優異表現,就顯得遜色許多。

iRobot的旗艦機掃地機s9+已經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了,所以預算夠的可以直接就上s9+。如果預算不夠,使用i7+搭配m6一樣是非常完美的組合。


拖地機器人:iRobot Braava jet m6 使用心得

Braava jet m6 本體

在拖地機器人的挑選上面也很簡單,因為我想要符合以下幾個必需條件:

  1. 能夠應付大坪數空間
  2. 有手機APP可以控制
  3. 可以繪製空間地圖,區分不同清掃區域

能夠符合以上三個條件的就只有目前的旗艦機種,Braava jet m6。還好旗艦拖地機的價錢沒有像掃地機一樣的天價,不然我就真的昏倒了。

優:拖地效果好

一樣用比較具體的方式來形容,m6的拖地效果跟手動用拖把是一樣的,甚至地面有滴到一些食物的湯汁,m6一樣能夠處理的跟拖把一樣乾淨。如果真要說差別,那就是m6拖地真的比人慢太多太多了。

m6一樣主要用S字型來拖地,特別的是前一次的路徑跟這一次的會重疊約三分之二左右,如此之高的重疊可以讓地面的同一個點不只被m6拖過一次,或許這也是拖地效果好的重要關鍵因素,也是跟目前市面上掃拖合一的機器人很大不同之處,不過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m6拖地為何會如此之慢的原因之一。

優:貼邊極佳

我只能說m6的貼邊,肯定不會有人比他更貼了!

看m6在貼邊拖地的時候,我都可以感覺得到他用盡了吃奶的力氣往邊上擠,我想這就跟你拿拖把或拿抹布在清理牆邊時,一定還會施加一些力氣往牆邊上去是一樣的意思。

而且m6在設計上,擦布是放在頭部,而且布是要比機身要來得寬一點點的,意思也就是m6用力貼在邊上走時,布的邊上也是緊貼著邊上的。

再來不得不稱讚說m6再直角上轉彎時的設計,你可以感覺到即使是直角,m6還是想盡任何辦法要不留任何空隙的服貼轉彎。

所以被m6走過的地方,即使是牆角的溝邊,用手去摸都不會有沙沙的感覺,這點不得不說真的是超級超級厲害!

而m6如此極佳的貼邊能力,剛好補足i7+在貼邊上的弱點,所以我想這是可以用相對較低的預算,取得最終一樣很棒結果的完美組合。

不過就我的觀察,m6如此極佳的貼邊拖地設計,也m6拖地速度如此之慢的原因之二。因為m6在沿邊拖地時,為了要想盡辦法靠緊,車速會放的超級之慢,別忘了要對牆邊施力本來就不利於前進,尤其直角處的轉彎車速,大概接近於靜止吧。

但就我想法來說,慢有什麼關係,反正放著機器人自己跑,他做他的我做我的,這樣會趕什麼時間?

缺:大空間的應付能力

雖然m6還不至於真的迷路(已產生導航地圖的前提下),但我發現會出現以下幾個現象:

  1. 前往打掃目的地過程中無法精準轉彎 (會撞牆)
  2. 有時候明明某個角落還沒拖到就要回家了 (打掃報告上也真的會空一塊在那,證明不是誤判,那為何還會收工真是讓人不解)

所以我是滿懷疑m6在這部分處理邏輯應該存在有bug,而且在空間越大越零碎(不是完整的矩形)的時候越容易出現問題。

以下就挑兩個跟這個有關的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導航能力較差

m6在有導航地圖的情形之下,還是會有跑錯路的情況發生,通常出現的情形都是轉彎沒有對準,所以有可能就是撞到牆壁,或是轉到隔壁房間去。對比i7+的精準,m6真的是顯得遜色許多。

不過至今還沒有讓我出手救援他任何一次,最終都還是能找到正確目的地並開始工作,就只是會白花很多力氣在碰來碰去找路,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

大坪數空間探索能力差

能否確實將整個屋子探索完畢而不會有漏勾之處很重要,換句話說就是能將屋子的地圖畫得出來,或許不用到100%準確,但不能有實際上存在但未顯示在地圖上的空間,因為就iRobot的設計當探索階段結束後,機器人就完全只按照地圖下去做工,不在地圖上的空間就等於永遠清理不到。

就這台m6來說,在一開始建立地圖時,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有些房間跑不到,或是房間只跑一半(這個發生最多),再來是過程中會一直發生迷路在某個房間的情形,這些狀況在i7+上完全沒發生過。

為此還還原了一次機器重新來過一次,不過情形還是一模一樣。在找不到解方的狀況下求助客服,但客服看起來搞不清楚我真正的問題,回覆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

最後我突然想到,那不如把機器人的家搬到比較偏屋子的中心點,在嘗試幾個不同的點之後,這方法果然有效,總算讓拖地機器人把整個家都探索完整了。

有了地圖之後,m6的運作就非常的正常,不曾再發生任何迷路或被困住的情形。但是,在沒有地圖的情形下,要探索較大坪數的空間,m6的能力是有疑慮的。

不過此情形在9/15的韌體更新後似乎有大幅改善,在後面有說明

缺:尚無法一條龍服務

與其說是缺點,倒不如說是對拖地機器人的一個期待吧,因為現在市面上找不到更好的選擇了。

對比i7+,m6所需要給予的照顧就多非常多,要補水箱、擦布要洗(即使用一次性的也要手動更替),也要評估一塊布會不會清太多地方了沒換變成越清越髒(這機器人無法自動偵測)。

我理想上的一條龍拖地機器人,應該是可以任務過程中自動回來洗布,任務結束後把布洗乾淨並有風乾機制(不然悶著一定會臭掉),最後如果可以像洗衣機自動加水排水那是最完美。嗯,真的是理想,但我相信有一天會有的!

目前市面上有看到最接近我理想的產品,是對岸的這台「云鲸扫拖地机器人」:

不過這款產品看起來還不成熟,然後在台灣買了有問題大概只能自己認了,最重要的是這是對岸的品牌,暫時不好接受,所以沒有納入考慮。

設計缺失:輪子打滑出不了家門

這個狀況在使用乾擦的情形下比較會發生(m6有兩種使用模式,分別是乾擦跟濕拖,乾擦就像用靜電拖把去拖地那樣),在多次出勤乾擦任務之後,因為拖地機器人的輪子會黏滿了灰塵,如果黏的灰塵太厚,就會導致要出家門時輪子在接水盤的凹槽裡打滑,如此就永遠出不了家門了,除非你伸手救援。

拖地機器人輪子黏滿灰塵的樣子

而為什麼只會在乾擦模式下發生,我推測的原因是,乾擦相較於濕拖來講,對於細小的灰塵處理能力還是較差,所以這些灰塵就有機會沾黏到拖地機器人的輪胎上面,而出勤的越多次,或是乾擦布清洗較不頻繁,輪胎上的灰塵就容易越來越厚。

那為什麼掃地機器人不會有這個現象?我推測主要原因是兩者輪胎材質設計不同,因為拖地機器人要應付濕地板的情形,輪胎設計上必須要考慮到不會打滑,而這樣的材質就變得容易黏上灰塵或髒東西。

但是,但是,但是!有一點要幫iRobot說一下話的是,說明書裡寫乾擦模式(用可洗式乾擦布的話)可以清潔到30坪左右,裡面寫得很簡單,我想意思應該是說每30坪就要洗一次擦布,而我上面的案例基本上都是使用超過這個面積的,所以也可以視為是布太髒沒洗導致的。

到近期家裡地板越來越乾淨的狀況之下,輪子打滑的情形就幾乎沒有再出現過了,所以幾乎可以定論為,如果使用乾擦模式情形下,就要特別注意乾擦布是不是已經太髒需要更換或洗,尤其在越髒的環境越要注意,不然機器人的輪子就會打滑。


iRobot使用整體心得

以人為出發角度的設計

先說這個是我自己使用過後的感想,並非官方所宣稱的。

iRobot在操作介面上非常的簡潔,包括對機器人的設定也是,掃地跟拖地機器人在介面上能設定分別總共就是兩項,這不代表iRobot的機器人很笨(功能很少),而是變成機器人在工作時自己判斷自己調整。

如果你請了一位掃地阿姨來,請她幫忙打掃辦公室的地板,但她卻一直反問你我要從邊邊開始掃,還是從中間開始掃起?這你不覺得煩嗎?所以iRobot的這種設計才是真正從人的觀點做出發,我們的共識就是要把屋子打掃乾淨,剩下的我iRobot會幫你處理到好,這種設計方式是我可以認同的。

iRobot至今堅持把掃地跟拖地機器人分開做,我是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為何,不過我的推測是,二合一的掃拖機器人,除非像前文提到的云鯨那台,掃地跟拖地模組必須要手動拆卸更換,否則拖地模組一定是在掃地模組之後,不然只會把地弄的更髒而已。

在我看來拖地模組在前才比較容易做到精準控制布要擦向何方,例如前文所說的貼邊跟直角服貼等,如此的設計確實能達到比二合一更好的清潔效果。

這會讓我想到,人不管是拿拖把或是抹布,不都也是以這樣的姿勢跟動作去拖地嗎?iRobot設計拖地機器人時是以這為出發點嗎?如果是的話,那會比其他市面上的拖地機器人都還要有資格說「仿真」。

細膩.有質感

雖然說這個打掃品質沒有直接的絕對關連,但是真的不得不說iRobot機器人的材質真的超級有質感的,由外到內,包括每一個配件,做工非常的細膩,接縫處非常的平整,每一個卡榫、彈簧就是那個剛剛好,每一次的按壓、拆裝都是個享受。

這個具體的形容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有機會你實際好好碰過一次就會知道。我想這個就跟蘋果是類似的概念,從打開iPhone、MacBook盒子的那一秒起,所有的感官都在享受著。

不過,機器人跑兩個月就傷痕累累了…

持續不斷的進化

兩個機器人的韌體最後一次更新都是在九月,而且不只機器人,連自動集塵座也會更新韌體喔(最後一次一樣在九月份)。雖然不知道更新的頻率如何(因為更新都是默默執行不會額外通知),但看起來會持續不斷的更新這點是很肯定的。

就拿m6來說,因為最近發現m6的導航地圖已經被他自己更新的太亂,所以只好把現有的地圖打掉重練。在重練的時候就發現,先前第一次建地圖時會發生的機器人迷路狀況,或是有房間跑不到或跑一半的情形,在這次已經有超級大幅度的改善,如果用數字來說可以說是提升了95%以上了吧,這個有讓我驚豔到!

另外iRobot的APP在近期也大改版一次,除了介面變得更好看之外,最實質的更新我想就是多了可以在地圖上框出小區域,直接命令機器人掃該小區域的功能(以往只能以房間做為最小清掃單位),再來就是以往的排程清掃沒有連結功能(掃地機器人結束後呼叫拖地機器人出發),而現在可以了,這都是非常實用的更新。

總之不管是韌體或是APP,都有看到iRobot持續的在更新進化。

Clean Map™ 設計上考慮不周全

Clean Map™ 就是iRobot機器人的導航地圖,指定區域打掃的功能就是靠這個地圖來完成。跟其他品牌基本上都一樣,機器人必須先認識你家,把家裡的地圖建立起來,接著才能用這個地圖去完成其他事情。

但是,iRobot的Clean Map™在設計上我覺得有以下幾個考慮不周的地方,導致使用上會有一些困擾:

  1. 機器人會在每次出任務後更新地圖,但機器人常常把地圖弄的亂七八糟,例如牆被開了的洞之類的。
  2. Clean Map™雖設計有讓機器人在現有地圖下重新探索的功能,但我發現這似乎沒什麼用處,甚至越更新越糟糕,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刪掉重建。
唯獨「綠色打圈」處是真正的房間門外,其餘「紅色打叉」處都是機器人自己亂在牆上開洞的地方。
不過在此情況下,雖然會影響到部分打掃跟導航情形,但都還不至於完全迷路卡在路上,這也是我佩服的地方。

關於Clean Map™的部分先簡單列以上幾點,其實大多數也都是發生在m6拖地機器人上的,這也是對應到前文提的m6相較於i7+對於「大空間的應付能力」較不好的缺點,後續m6韌體更新後是否有改善再繼續觀察。

因為考慮到此文的篇幅已很長就不再針對Clean Map™的部分深入探討,有機會再寫完整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尚未完全本土化

這個算是缺點嗎?我覺得算是個微不足道的缺點吧。就是畢竟這是個來自美國的品牌,他的說明書語言、APP操作、數字單位尚未完全改成繁體中文或台灣慣用的方式。

不過平常操作上應該有90%~95%是不或有任何影響的,只是可能某些部分APP上再點的更深入一點就會變成英文了(或簡體中文,因為iRobot在對岸有分公司但台灣沒有,所以中文的說明文件還是以簡體為主體),或是面積的計算單位用的是平方公尺,而非台灣慣用的坪。


總結

這年代似乎CP值才是王道,所以在Google或YouTube上搜尋掃地機器人開箱或評測等,出現的內容我覺得八成以上都是小米或石頭的掃地機(其實這兩個也有淵源),像是iRobot這種高價位的品牌,幾乎沒有中文的任何文章或影片(包括對岸)。

對我來說,如果是掃地拖地機器人這類的產品,就不會以CP值作為主要衡量點,因為機器人這類的商品完全就是「魔鬼藏在細節裡」,如果三不五時需要幫他補擦屁股,那這東西就等於沒有用,我相信很快的他也會被你拋棄。

所以要不就省下這筆錢自己打掃,要不就真的選到一台真的能做到位的機器人,雖然價位高,但事情真的是被解決了,而非卡在一半懸在那裡,這樣就值得了

i7+ & m6 組合打掃效果非常好

i7+ & m6是很好的互補角色,平時我不會每一天都濕拖,因為那實在太大費周章,但我會在i7+掃地結束後讓m6接著乾擦,讓更細小的粉塵,以及邊邊角角i7+可能會遺漏之處,都被一網打盡。最後一週再進行一次的濕拖。這樣的循環讓家保持清潔綽綽有餘。

這個窩入住至今大約兩個月左右,這兩個月完全都是靠i7+ & m6在打掃,完全沒有另外拿出掃把、吸塵器、拖把等等之類的工具來掃過一次(除了有一次打翻一整碗油膩膩的炒烏龍湯汁之外),地板的清潔度用衛生紙用力擦幾次一樣還是白的,在大門玄關鞋櫃區依然可以是如此,不是我勤勞,是i7+ & m6的表現可圈可點。

我想以上這樣的實戰,比起很多開箱、評測的吸芝麻、奇亞籽、米粒或麥片之類的來得真實許多。如果你是我的親友,有機會來到這裡,親自光腳踏踏地板我想勝過以上任何一個字一句話。

我推薦嗎?

總結來說,Roomba i7+ & Braava jet m6的組合已經達到了「真的不必再拿起任何工具來維持家裡的整潔」這個最重要的標準,所以這五萬多的花費我會覺得是值得的,難得連小姿都會說買這兩台真的是選對了。

如果問我會不會推薦其他人使用iRobot的機器人,我的答案是「會」。

其實如果你有認真的看前文,對於這個答案你應該一點都不意外,而且清楚知道原因為何。

整體評分

以1~10分來說,我目前會給8分,這8分是基於在打掃成果的好表現,以及都不需要過多的人為介入就可以自我維持正常運作的狀況。但事實上還是存在於不少運作上不穩定之處,雖然尚不大影響打掃品質,但以一個走高價位市場的品牌來說,我覺得這是必須要被改善且不能被容許的。

總評 i7+

如果細分到兩個機器人來說的話,個人覺得i7+的表現已經是非常成熟且穩定,可以說是這個產品的最極致表現了,無法非常貼邊清掃這個問題,我覺得滿大一部分算是受限圓形機身的本質了,這個其實也不好再挑惕太多,所以i7+的表現可以說讓我非常滿意,而且售價對比S9+也往下掉了一大截,所以我非常推薦(但有錢的話我還是很想試試S9+)。

總評 m6

至於m6的話,他的拖地表現沒有話說,我很滿意。

但我必須要說他的表現是有點讓我失望,失望的點是在於他的運作穩定度,也就是前面提過的他的本身的導航定位系統似乎不是很好,容易發生「中猴」的情形。雖然以整體來說不至於對最後的打掃品質有很大的影響,但我覺得這個價格的機種表現不該是這樣,況且還是iRobot的旗艦拖地機。


附註

  1. 兩台機器人都是一起買的,使用至今約兩個月多。
  2. 這篇使用心得完全是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意思就是我別人認為這是缺點,但我認為這並不怎麼影響我,我就不會列為缺點。
  3. 機器人工作環境:
    • 空間約50坪左右
    • 機器人能接觸的到的全部都是磁磚材質
    • 目前家具物品不多,空地偏多
    • 雜物很少,我們又習慣將地面空出來讓機器人掃,所以坦白說對機器人是一個很友善的工作環境
  4. 主要的髒污來源:
    • 掉毛髮掉皮屑
    • 吃東西掉下去或滴下去,順手清沒清完整的
    • 開窗通風吹進來的灰塵粉塵
傻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